首页 > 资源分享 > 游戏运营新人必须清楚的基本数据指标!

游戏运营新人必须清楚的基本数据指标!

时间:2023-04-03浏览次数:418

游戏运营新人必须要知道的几种运营数据指标和相关知识!

这些数据指标都是游戏行业的基础知识,想做游戏策划的同学也是必须要搞懂的。


1、用户相关数据

    1.1用户的分类:

        新增用户:同样主要看日/周/月新增用户数;

        回流用户:曾经流失,现在回来玩的用户,通常有大约30天登录日期间隔;

        留存用户:注册后,当前继续登录的用户;

        活跃用户:DAU、WAU、MAU对应日、周、月活跃用户数;

        通常情况下:活跃用户 =新增用户 + 回流用户 + 留存用户

        新增用户按流量来源一般分为自然量、付费量和渠道量三类。自然量是指用户自发下载进入游戏的用户,实际上包含了接受营销推广后下载的用户,因为这类用户不好溯源,所以一般会统一归为自然量。付费量一般指的是投放效果广告的买量用户,渠道量则是各渠道分发带来的用户。三者之间其实是互相关联的。
    1.2 用户的留存率:

        次留:次日留存率 =(当天新增的用户中,在注册的第2天还登录的用户数)/  第一天新增总用户数

        三留:三日留存率 =(第一天新增的用户中,在注册的第3天还登录的用户数)/ 第一天新增总用户数

        七留:七日留存率 =(第一天新增的用户中,在注册的第7天还有登录的用户数) /  第一天新增总用户数

        这三项数据是渠道、发行和研发都比较重视的数据,而且通常还会看月留存等长线运营数据,但是概念是相同的,这几个留存数据都是产品上线初期非常重要的数据。

        现在的游戏绝大多数都有7日登录礼包,在第七天会赠送相对有吸引力的奖励,目的就是为了提升7日留存,这些数据的好坏在安卓渠道给量这个环节上会起很大的影响作用。


    举栗:根据留存分析问题

    A.次留率很低,大部分玩家第二天不再上线。

    可能的原因:新手阶段不友好;游戏开场、前期不够吸引人;游戏上手难度大;功能引导太繁琐;程序bug太多出现闪退、卡死、无法登陆等,导致用户当天就流失了。

    B.次留率不低,但是第3-4天大量流失(3留很低)。

    可能的原因:游戏内容单调重复,缺乏创意;游戏新手期还可以,但是成长期卡点比较多,游戏过于逼氪或挫败感太强;新手无对应保护,资源获取或成长速度太慢等。


2、付费相关数据

    付费渗透率:付费玩家所占总玩家数量的比例

    细分还可以分为新增用户付费渗透率、活跃用户付费渗透率,对应的也可以分为日、周、月付费渗透率。


    ARPU:平均每用户收入

    ARPU=总收入 / 活跃用户数量

    这是对一款游戏的商业化进行考量的一个最重要的数据指标,根据需要可以分为DAU ARPU、WAU ARPU和MAU ARPU,分别对应日、周、月ARPU值


    ARPPU:平均每付费用户收入


    ARPPU=总收入 / 付费用户数

    同上,一般也可以分为日、周、月ARPPU。

    以上三个数据理论上是越高越好,但通常很难有三个都高这么理想化的情况。我们运营人要学会通过分析这些数据,对游戏进行商业化设计和付费优化。


    举个栗子:

    A.若某游戏付费渗透率很低,但ARPPU很高,那就说明这款游戏的付费用户付费能力比较强,大R比较多,SLG手游、放置挂机+卡牌RPG类游戏常常会出现这类情况。可以针对地做一些付费功能设计和优化,进一步服务大R玩家。

    B.比如某游戏人均付费渗透率较高,但是ARPPU很低,说明大部分玩家愿意进行小额付费,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高性价比的小额礼包,稳固付费渗透率,同时进行付费挖掘,通过更新版本和玩法内容引导用户不断提高ARPU值和LTV,从而改善游戏的付费体验和产品流水。


3、投资回报率

    游戏行业计算投资回报率(ROI,Return On Investment)常常会用以下方法和公式:

    ROI = LTV / CPA * 100%

    其中:

    LTV:单个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(Life Time Value)

    CPA:获客成本,每个用户的获取成本(Cost Per Action)

    根据需要,也可以使用ROI = LTV / CPA * 100% -1的算法,表示产品的利润率(毛利率)。


    举个栗子:

    假设某次广告投放,花费了10万元获取了1000用户,并且这1000用户在接下来的30天为游戏贡献了12万的收入,现在计算这笔广告投放的投资回报率(ROI)。

    首先可以计算:

    CPA = 100000 / 1000 = 100(元);

    LTV(30) = 120000 / 1000 =120(元);

    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:ROI =LTV / CPA * 100% = 120%,即这笔广告投放的收益率为120%。

    


PV一般指页面浏览量。 页面浏览量,通常是衡量一个网络新闻频道或网站甚至一条网络新闻的主要指标。网页浏览数是评价网站流量最常用的指标之一,简称为PV。监测网站PV的变化趋势和分析其变化原因是很多站长定期要做的工作。

UV(Unique Visitor)指的是独立访客数,即访问网站的独立用户数量。如果同一个用户在一天内访问了多次网站,只会被计算为1个UV。UV是用于测量不同用户访问网站的数量,而不关心用户的访问频率或访问次数。因此,UV指标能够反映网站的独立用户数量。


CTR 点击通过率  CTR=实际点击次数/展示量


常见三种计费方式区别:

1、CPM在第一步收取广告费用,即只需要将广告对受众进行了展示,广告主就要付费。(cpm一般指千人成本。 千人成本是一种媒体或媒体排期表(SCHEDULING)送达1000人或"家庭"的成本计算单位。)

2、CPC收取第二步费用,即当用户看到广告后并发生点击行为后,广告主就要付费。

3、CPA收取第三步费用,即用户广告后点击了广告,通过进一步了解活动情况后完成某些特定行为,如填表、注册、下载、购买等,广告主就要付费。

CPM、CPC、CPA三者之间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,因为广告投放过程中,先要展示,再有点击,最后才有转化,相对应的CPM、CPC、CPA的价格也逐渐提升。


其他计费方式:

1、CPT

按时长付费,是一种以时间来计费的广告,国内很多的网站都是按照“一个星期多少钱”这种固定收费模式来收费。特点是按用户使用时长或使用周期计费,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刷流量、激活作弊,是最真实的、有效的营销方式之一。

2、CPS

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计算广告费用的广告,即根据每个订单/每次交易来收费的方式。就像淘宝客,推广赚取佣金。

3、eCPM

即每展示一千次广告,能赚多少钱,即千次广告展示带来的收入。eCPM是一个竞价的值,可以根据广告主的获客需要调整出价,代表千次广告展示所需要的成本。然而,eCPM越高,排名就越高,能获得更多曝光机会。